阳华_第五章:传统的()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五章:传统的() (第3/3页)

合体促进了西方的多样性,封建制度即封君封臣制度,采邑制度指庄园制度,教皇此时的权力也增强。城市也因多样性产生。

    2.地理背景:西方自然资源丰富,免遭突厥人和蒙古人的侵略,河流终年不冻,方便交通和水源供给,生产率较高。

    3.技术的进步:西欧没有奴隶制,偏远地区的环境和条件不好,促进了西方的技术革新。基督教人道主义伦理促进了农业的发展,三田轮作制、重型犁、挽具改良以及水车风车发明。

    4.发展中的经济:900年至1300年西欧经济发展,粮食的欠收、黑死病、百年战争以及各种小战争导致了14世纪的经济大萧条,新的采矿法和荒地开采促进了生产率提高,城市的发展促进了自由民群体的发展,给商人带来了利益和地位。

    5.新君主国的崛起:查理曼死后西欧发展分为三个阶段,9至11世纪教皇和皇帝合作,之后13世纪教皇称为实际各国统治者,1302年之后教皇的权力迅速衰弱,民族君主国兴起。

    6.文艺复兴的酝酿:罗马陷落至1000年称为黑暗时代,教会学校学习教授七艺,实际上是教士的培养机构,后来演变成早期大学。文艺复兴提倡现实主义以及个人主义,注重培养商人子弟,促进了随后的地理大发现以及新航路开辟。

    7.西方文明中的女性:理论上来说,教会主张两性之间的平等,修道院为女性提供了除了婚姻以外的选择。封建制度中,持有低财富的女性一般从事农业劳动,在行会中有女性的存在。

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