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我看的书 (第2/26页)
。高尔基的童年和我的童年似乎有某种内在的相似性,我们俩的童年都是傍晚时分的阴天,并不黑暗,但也没有艳阳高照,有一种淡淡的忧郁,而忧郁的外表下又藏着一颗guntang炙热的心。 我很喜欢高尔基的倔强,他深恶旧俄罗斯的黑暗和荒唐,他要去找寻一种光明,一种更接近于外婆的理想的美好世界。这种对光明和美好的向往,深深打动了我。我想象中的高尔基就是手上攥着一个纸烟盒,站在傍晚阴郁天空下,回转头望向外婆慈祥笑脸的一个固执而倔强的孩子。而他旁边全是凶狠的,阴冷的,恶毒的,嘲笑的,邪魅放荡的眼神,高尔基蔑视的环顾四周,然后挺直腰,走向太阳升起的地方。 我读大学的时候,去图书馆借了一本《高尔基传》来看,我的大学同学名很惊讶的说:“你看这种书?”我说:“怎么?有什么不对吗?”我想,在名的想象中,这种书是红色政权对中国人洗脑的一种工具,而竟然还有痴人自己去找来看,简直匪夷所思。但我确实喜欢高尔基啊,这又怪得了谁呢? 我有一段时间喜欢上看法国,我觉得法国更通俗更好看,最喜欢大仲马的《基督山伯爵》。我喜欢看复仇的故事,何况这本书非常的有趣有意思。我觉得大仲马简直就像法国的金庸,他们都是在写一种通俗传奇故事。只不过大仲马的力量来自于“钱”,而非高深的武功,这非常符合资本主义社会的理念。基督山伯爵在伊夫堡找到宝藏,变成大财阀,像不像张无忌跌下悬崖,练成《九阳真经》?基督山伯爵和张无忌的区别仅仅在于,一个靠外在的财富,另一个靠虚幻的神功。 基督山伯爵因为发了大财,所以变得充满力量,什么贵族,法官通通被他拿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